自從重重經過醫師診斷為注意力缺失症之後,我就一直試著想了解這個症狀.
患者的難處,及教養這樣一個孩子該如何做.
透過書籍的介紹以及同為過動兒母親的對談,讓我可以稍微多一點了解.更了解重重的苦,及他身為不一樣的孩子的悲哀.
也能對他之後的成長困境多一些準備
可是我的這些稍微的了解,是我看了好多本書,反覆思考以及教養了他七年半的體驗得來的.
我好難要求他的老師,也花這麼多的時間去看一本又一本的書.即使老師再有心也很難做到.
就像這些書我都借回來了,每晚孩子睡了後我就抱著書讀,甚至就放在孩子爸爸的書桌上,都不能讓重重的爸爸也激起想看看這些書更了解他兒子的慾望.
我又要如何去要求一個每天要帶35個孩子,工作一堆的老師花很多時間來看這些書呢?
可是我們家不一樣的孩子,如果長期在不了解這個症狀的人心中,又會有很多很多誤解.我就更難做到良好的親師溝通.
我一直想找到又簡潔又明確的資料想給老師看
今天看了過動兒小米的生活紀事
雖然這不是我看過,關於過動兒裡的書裡我最喜歡的,但是附錄裡的文章好像就是我想找的
認識ADHD,帶好過動兒
何謂ADHD
ADHD:Attention(注意力)、Deficit(不足、欠缺)、Hyperactivity(活動過強、活動亢進)、Disorder(疾患).故英文縮寫為〔ADHD〕,中文譯名為〔注意力不足過動症〕.是一種隱性障礙,病因為大腦化學物質失衡.
ADHD患者常出現的非故意/無法自控行為
不專心、行為衝動、活動度高、很難乖乖遵守規矩、愛講話、愛插嘴、說話音量大、忘東忘西、粗心大意、動作慢、反應慢、跟不上群體脈動、人際關係差、情緒起伏大、容易和他人發生衝突、眼神飄忽、講話不看人、對他人的交代經常有聽沒有到.(以上狀況在團體環境最易顯現)
過動兒的特質與優缺點
1.個性活潑、心思單純、本質善良敦厚.
2.為人熱心大方、有正義感、幻想力豐富
3.欠缺自制能力、沒主見、易受他人影響、組織能力差、不擅處理問題、個性被動、容易虎頭蛇尾、自我要求標準低、缺乏責任感、挫折忍受度低、能力與表現經常不成正比.
4.易因否定、辱罵、嘲諷等負面因素產生畏縮、自卑心理,繼而出現自暴自棄的行為.
5.喜歡被肯定、被讚美的感覺,是一群較需鼓勵和幫助的孩子.
教養過動兒應有的態度
1.認識他的疾患、瞭解他的困難、接納他先天不完美的事實、欣賞他的優點
體諒他的無心之過、耐心教導他的不懂與不能、幫助他、提醒他、引導他、鼓勵他、讚美他.
2.儘量用鼓勵、讚美取代物質的獎賞.
3.處罰必須有正面的目的、有一貫的原則,且須讓孩子明白為何施予懲處的原因.
4.原諒孩子無心之過的同時,除了告知諒解的理由,更應教導他改善的方法,好讓孩子在犯錯次數遞減的過程中,得到更實質的進步與成長.
5.家人的管教態度必須一致.
6.要求孩子時,應當考量其實際能力與疾患因素,切莫以大人的期待為要求標準.
7.不要拿別人的孩子跟自己的孩子比.
8.要有〔良好品行〕重於〔優秀成績〕的觀念.
過動兒的行為管理及品行塑造原則
1.認清他生來不同,是個缺乏自制能力、容易出現品行瑕疵的孩子,基於善意、正向成長的教養考量,對其可能脫序的行為、活動及社交自由,必須給予一定尺度的限制和規範,以免孩子在情緒衝動、是非辨別能力不足、不會踩煞車、無法抗拒誘惑的情況下,誤入不正確的道路.
2.利用堅定的行為規範,為孩子打造一個品行、人格的塑模;並在不逾越行為規範的大原則下,對其少根筋、先天弱勢、非故意的表現,給予適當的體諒和寬容.
3.以〔必要的約束〕為綱,〔合理的寬容〕、〔耐心的教導〕為內涵,並讓它成為固定的行管理模式.日積月累,孩子便會在此模塑過程中,培養出願意〔接受約束〕,同時也能〔自我約束〕的良好習慣.
親師合作的必要條件
1.親師雙方對ADHD疾患和孩子本身的狀況,必須有正確的認識與瞭解.
2.視對方為分工合作的夥伴、有密切良好的溝通、賞罰態度一致、要求標準一致.
促成親師合作的方法
1.家長應主動尋求合作,誠懇告知孩子的狀況,以及需要老師協助的事項.
2.提供相關資訊及資源,讓老師對ADHD有更充分的認識.
3.經常與老師連絡,熱心參與班級活動.如此不但有助掌握孩子在校的狀況,同時亦可拉近彼此的距離,並培養合作默契.
4.無需因孩子在校麻煩不斷,即感到〔不好意思〕、〔抬不起頭來〕,畢竟教育責任是親師雙方必須共同承擔的.只要立意良善、態度誠懇、目的是為了解決問題,有任何狀況發生,都應積極、理性地與老師溝通.
5.當孩子有進步時,除了肯定孩子,更別忘了對老師說聲:〔謝謝!〕
造成親師溝通不良的可能原因
1.親師雙方〔或一方〕對ADHD認識不足.
2.某方的看法過於偏執,或姿態過於強硬.
3.家長並不瞭解問題的真正來源,因而提不出具體請求.
4.家長的觀念或期待錯誤.(如:希望孩子品行好,卻又不讓老師限制他.)
5.雙方圴有溝通誠意,但因觀察角度不同,以致看法不同:由於過動兒在學校(環境較嘈雜/群體化要求)及家裡(環境較單純/個別化要求)的表現並不全然相同,因此親師雙方在溝通時,難免出現看法迥異、意見想左的情形.面對這種〔找不到交集〕的難題,雙方可暫時拋開主觀,先用客觀、謙虛的態度增進彼此的瞭解,而後再逐步尋求共識,以免個人的片面看法,傷害良好的合作關係.
如何讓過動學兒學會主動與負責?
1.適度放手,才能讓孩子學會負責───在教導孩子的同時,為其保留部份自我負責的空間,並讓他明白:〔那是你的本份,你是為自己而做,不是為他人而做.〕而後逐步放手,直到〔負責〕成為一種〔全面〕且〔不能打折〕的日常習慣為止.
2.只要讓〔負責〕變成習慣,孩子自然也就學會了〔主動〕───當孩子習慣為〔本份〕負責之後,即表示所有屬於他的工作,他都會習慣性地〔主動〕去做.
- Apr 09 Mon 2007 02:11
認識ADHD,帶好過動兒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禁止留言